BIS 報告:加密貨幣和 DeFi 可能加劇貧富差距並破壞金融穩定
- 柒 吴
- 4月19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 (BIS) 的一份報告,加密貨幣的日益普及可能對傳統金融體系構成風險,並加劇財富不平等。BIS 在 4 月 15 日的報告中警告說,加密貨幣和去中心化金融 (DeFi) 的投資者數量和資本額已達到「臨界點」,投資者保護成為監管機構的「重大關注點」。報告指出,加密貨幣市場的規模表明,當局應關注其對穩定性的影響,而不僅僅是其對 TradFi 和實體經濟的影響,並強調了穩定幣的作用,BIS 稱其已「成為參與者在加密貨幣中轉移價值的手段」。該報告呼籲對穩定幣進行有針對性的監管,包括穩定性和儲備資產要求,以保證在「市場壓力條件下」穩定幣可以兌換成美元。 該報告發布前兩週,美國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以 32 比 17 票通過了《穩定幣透明度和問責制以實現更好賬本經濟法案》(STABLE Act)。STABLE Act 旨在為美元計價的支付穩定幣創建清晰的監管框架,強調透明度和消費者保護。 3 月 13 日,GENIUS Act(即《引導和建立美國穩定幣國家創新法案》)在參議院銀行委員會以 18 比 6 票通過。 該法案旨在建立抵押品指南,並要求穩定幣發行者完全遵守反洗錢法。 BIS 還對加密貨幣市場可能如何通過讓更大的投資者利用不太成熟的散戶參與者的情緒(如 2022 年 FTX 崩盤期間所見)而加劇收入不平等表示擔憂。「2022 年價格下跌時,用戶實際上交易了更多。」BIS 報告指出。「最令人不安的是,大型比特幣持有者(『巨鯨』)正在拋售,而普通散戶投資者(『磷蝦』)正在買入。」報告補充道:「這意味著加密貨幣市場,通常被認為是包容性增長和金融穩定的機會,可能成為將財富從窮人重新分配給富人的手段。」 該報告總結說,DeFi 和 TradFi 具有相似的潛在經濟驅動因素,但 DeFi 的「獨特特徵」,如「智能合約和可組合性」,提出了新的挑戰,需要積極的監管干預措施,以「維護金融穩定,同時促進創新」。



留言